提醒
1
感冒药不能乱吃;
2
每次服用止痛药不要超过三天;
3
维生素服用过量可能变毒药。
1
复方甘草片(处方药剂型)
不宜长期服用
需凭处方购买,服用时不能擅自用药,应尽药师指导,按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。如服用3~7天症状未缓解,请即时咨询医师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。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。连续用药不能超过7天,否则容易成瘾或掩盖疾病症状。也可用其他祛痰止咳药代替复方甘草片。
2
止咳药水
不可大量服用
止咳水含有可待因、麻黄碱等可致人成瘾的成分,长期服用可形成心理依赖,一次性大量服用则会产生快感和幻觉,有飘飘欲仙感,正常使用并不会上瘾。
3
滴鼻液
长期使用危害大
感冒别自己到药店买滴鼻液,血管收缩类滴鼻剂长期使用可致鼻腔黏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,引起局部黏膜组织增生,导致药物性鼻炎,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依赖。
相关
事件
2012年,两名“道友”梁永仁和庞熙英长年在一起吸毒,他们利用呋麻滴鼻液,在数月内便制造出106908.99克甲基苯丙胺毒品。
2012年6月25日佛山中院一审以贩卖、制造毒品罪,判处主犯梁永仁、庞熙英因犯贩卖、制造毒品罪,被判处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,“技术指导”廖永发被判死缓。另外,吴某由于非法贩卖给庞熙英呋麻滴鼻液共计3万支,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7000元。
4
哮喘吸入剂
使用有讲究
哮喘的维持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一般病程不足两年的轻-中度慢性哮喘患者,可在吸入激素2~3个月、中度慢性哮喘患者在用药3~6个月后,病情稳定后开始减量。患者切记不能自己停药和减量,因为症状缓解与慢性气道炎症的消失并不同步,通常症状改善在先,慢性气道炎症消退在后,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弹,出现哮喘急性发作。
注意
事项
1
切记提醒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,即使在症状缓解期也应按维持量吸入治疗。而当病情未见显著改善或更趋严重时不能自行增加吸入剂量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,采取升阶梯治疗,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。
2
每次吸入治疗后,应用生理盐水漱口,一方面可减轻由于吸入治疗造成的声嘶和咽部不适感,另一方面还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。
3
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虽然较口服小,产生副作用的几率相对较小。
5
润喉片
吃太多可诱发口腔疾病
不宜长期含服。长期滥用,将抑制口腔及咽喉内部的正常菌群生长,扰乱口腔内环境。在口腔没有炎症或炎症原因不明确的情况下常吃润喉片,容易抑制和杀灭口腔内的正常菌类,反而可能引发口腔溃疡、扁桃体炎等疾病。
而且不少润喉片中含有冰片成分,其性质寒凉,可能加重脾胃虚寒,引发腹泻,还容易造成孕妇流产。
6
创可贴
乱用或可引发感染
创可贴只能止血,不能完全做到抗菌消毒,再加上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,一旦使用不当会使伤口感染。当需要使用创可贴时,一定要先对创面消毒,然后再贴创可贴,以防止二次感染。
注意
事项
1
创可贴只适用于没有伤到肌层、出血不多且不用缝合的小伤口。
2
出血较多、小而深的伤口,如动物咬伤、蛰伤、污染较重或感染的伤口、较重的皮肤擦伤、烧伤或烫伤都不能使用创可贴。
3
使用时若伤口被水浸湿或受到污染,注意及时更换。
7
头孢类抗生素
停药7天内不能沾酒
服用某些头孢类抗生素时不能喝酒,且停药7天内都不能碰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的饮料、食物,比如酒心巧克力、藿香正气水、发酵的食醋,否则可能发生中毒反应。
这类药物包括: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、头孢哌酮舒巴坦、头孢曲松、头孢唑林(先锋Ⅴ号)、头孢拉啶(先锋Ⅵ号)、头孢美唑、头孢美唑、头孢米诺、拉氧头孢、头孢甲肟、头孢孟多、头孢氨苄(先锋Ⅳ号)、头孢克洛等;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(灭滴灵)、替硝唑、奥硝唑、塞克硝唑;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(痢特灵)、氯霉素、酮康唑、灰黄霉素、磺胺类(磺胺甲恶唑)等。
如患者在用药前7天有饮酒史,应禁用该类药;对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,应当嘱其在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天,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,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。
8
促胃动力药
胃部不适慎用药
消化不良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。增加肠胃蠕动的药物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,而对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还需要明确诊断。故胃部不适就吃促胃动力药,可能会掩盖器质性的病变,延误治疗。
9
激素类外用药
不可乱用乱涂
含有激素的外用药,包括糊剂、乳剂、油剂和软膏剂等,一般每天用1~2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。皮损范围越大,选用药物的浓度应越低,太大的皮损应避免使用激素制剂。另外,需长时间使用者,最好隔日用药。
10
膏药
错用误用伤身体
每种贴剂都有独特的药理作用,不能通用。
下列三种情形应谨慎使用:
1、患处有溃疡时;
2、运动或劳动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、韧带拉伤,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、麝香追风膏等贴于受伤部位;
3、孕妇禁用含有麝香、乳香、红花、没药、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,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。
11
女性经期用药
活血药物要远离
女性在月经期间用药时,有些药物是慎用或不能应用的。
包括:
1. 活血化瘀类中药,可扩张血管,加速血液流动;
2. 某些抗凝血药,如阿司匹林、华法林、肝素等;
3. 泻下药,如硫酸镁、硝酸钠(芒硝),下泄作用剧烈,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,上述三种药物均可造成月经量增多;
4. 性激素类药等,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或停经,孕激素可导致引导不规则出血。
以上文章由哈尔滨康友药业整理提供